“南果北種”甜滿園

十月二十五日,楊凌農高會田間展的楊凌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內,火龍果新品種掛滿枝頭。
10月25日,在楊凌農高會田間展楊凌青皮她園火龍果種植基地的36座雙拱雙膜大棚里,“新雙色”“秦紅龍”等火龍果新品種掛滿枝頭,智能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溫濕度,LED補光燈為作物補足光照,水肥一體機精準輸送養(yǎng)分。這科技感十足的畫面,是現(xiàn)代農器具助力“南果北種”的生動寫照。
基地創(chuàng)始人王艷是農高會14年的“老朋友”。她的創(chuàng)業(yè)路與現(xiàn)代農器具的迭代、農高會的賦能緊密相連。
2010年首次參展時,王艷還只是個蹭展位的“農業(yè)小白”。“最初在展廳講火龍果‘南果北種’技術時,農戶聽得云里霧里?!蓖跗G回憶。
直到農高會推出田間展,10萬余平方米的智能溫室變身為“戶外實驗室”,傳感器控溫、精準滴灌等技術實景呈現(xiàn),才讓“南方果”在北方扎根的密碼變得直觀。
安塞陽光家庭農場負責人萬強強就是在田間展上品嘗了王艷種植的火龍果后,決定引進價值14萬元的種苗?!翱诟刑貏e好,當時就決定在陜北高原試種?!彼f。
王艷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去安塞陽光家庭農場進行現(xiàn)場技術指導時拍攝的照片:“萬強強的農場里,引種的火龍果枝條長得像胳膊般粗壯,果大味甜。”
王艷團隊為合作農戶提供從園區(qū)規(guī)劃、品種選擇到技術指導的全鏈條服務,還在直播間免費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幫助種植戶少走彎路。
“開始我們沒有經驗,于是王艷全程指導,不僅拿著圖紙通過視頻教我們,還定期來安塞現(xiàn)場指導?!比f強強介紹,“她教的二分土、八分羊糞的種植方法,讓我們的火龍果喜獲豐收。我打算擴大規(guī)模,專門建造一個火龍果采摘園?!?/p>
成功將熱帶火龍果引入北方,關鍵在于精準模擬原生環(huán)境。早期,將火龍果苗從30℃的南方運到北方后,面對0℃及以下的低溫,王艷團隊曾因保溫難題屢屢受挫。
“我們用加厚的散光膜在大棚上覆蓋兩三層,就能抵御寒冬,避免強光灼傷枝條?!蓖跗G說,“我們還將傳統(tǒng)大棚40厘米高的通風口提升至2米,改變坡度,并配合智能風口控制系統(tǒng),有效降低了棚內濕度,使灰霉病等發(fā)生率大幅下降?!?/p>
“棚掌柜”智能水肥一體機的全面應用也讓種植更輕松。這個被稱為“智能大腦”的系統(tǒng),整合了水肥一體機、自動卷簾、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功能,讓種植管理更加精準高效。
王艷算了一筆賬:“過去基地需要16人管理,現(xiàn)在6人就能輕松應對,每年節(jié)省人工成本約10萬元?!边@套系統(tǒng)經過四季嚴格測試證明其穩(wěn)定性后,才在園區(qū)全面推廣。如今,這些智能設備已成為基地穩(wěn)健運行的“守護神”。“這個系統(tǒng)不僅在手機上就能操控,極端天氣還能自動預警?!蓖跗G說。
借助農高會,王艷不僅加速了技術推廣,還拓展了青皮她園的發(fā)展方向?!巴ㄟ^展會,我們引進了大疆農用無人機等先進設備,學習了適應不同地域氣候的新型大棚建設技術,還借助農高會積累的口碑,開通自媒體平臺,接到了阿富汗客戶的咨詢訂單。”王艷說,其“南果北種”模式已在全國推廣6萬余畝,技術輸出超1萬次,培訓人才逾1萬人次,撬動全產業(yè)鏈產值突破10億元。(記者 李欣澤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